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反思 > 试析如何在新课程中使用讲授法 谢丽虹

试析如何在新课程中使用讲授法 谢丽虹

2009年04月24日 10:23:43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102


试析如何在新课程中使用讲授法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讲授法,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围绕“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题,阐述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应重新审视讲授法,改变那些对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公正待遇,并将其与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加以整合,从而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综合利用。使之为新课程的顺利、健康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讲授法  新课程  整合   运用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也成为全国上下一致关注的的热门话题。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竭力抛弃旧的不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本身无可非议。然而,正如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误区一样,许多教师过分看重于诸如合作讨论、探究性、发现性学习等一些所谓的教的教学方法,相反却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精华加以盲目排斥和抛弃,或者抱着偏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讲授法被歧被、排斥、抛弃。如此,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课堂气氛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其实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这样做,同样不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新课程的实施。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各方面谈谈在新课程中运用讲授法的必要性,以期引起对讲授法的重新思考,并摆正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应有地位。

一、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演式教学中,教师借助口头言语呈现教材,阐明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1] 教师的职能是详细指定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讲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历史久远。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讲授法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理论基石,撑起了讲授法的一片晴空。奥苏贝尔在理论上证明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只要教师的讲授是真正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讲授就完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只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至大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下到新课程改革的当前,不知涌现出了多少能人贤才,甚至伟大人物,都是以讲授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就是在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讲授法,讲授法在新课程中仍然具有其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对我们来说,问题不是岐视、抛弃、害怕讲授法,而应该是认识到讲授法有哪些作用,与新课程有哪些紧密关系,给讲授法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学会巧妙、科学地运用讲授法,使之为新课程的顺利、健康发展服务。那么,在新课程中,讲授法有哪些有效性作用呢?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作用。

陈曦老师在《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一文中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方法都是针对教学中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种问题而产生的,都有其独到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适用于所有教学条件的自能教法也是不存在的。”[2]在新课程中,教学情况是更加复杂而多变的,那种无视教学环境与条件,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等个别所谓的新方法长期独霸课堂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还要善于挖潜一些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这些五彩缤纷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特色来。

二、传统讲授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师中心

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既然是中心,老师就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就会一讲到底,很少顾及学生;他所关注的是:今天我是否讲清楚了教材中的内容;他的的教学关注点是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由此他备课的重点是:教材中什么是难点、重点,怎样将能够清楚些,也就是考虑的重点不是学生的掌握和学会,而是怎样告诉的清楚明白。一句话教师关注点是教学的内容,其教学行为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所教内容。

2.强调接受,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则以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学生不再是从教师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给学生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

3.过分强调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过分关注讲,不管学生会的不会的都讲,不管重要的不重要的都讲,结果是该讲的没讲,该深入探究的没有探究,缺少了含金量,缺少知识的厚度深度。过分看中讲主要是怕讲少了学生学不会、成绩提不高、考不好,因此不如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省事,殊不知长久以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认识新课程下的讲授法

1.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概念与本质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有的老师就认为传统的讲授法已不再适用。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精神的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节节课全部采用讲授法固然不利于学生勇于发现、善于发现的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讲授法毕竟有它独到的优点,即它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前人已经发现的结论,无疑有肋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前人走过的路全部重新走一遍。可是,由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正确,有的教师就错误地把新课程简单归结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就出现了在课堂上片面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新课程必须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善于推陈出新,因而认为采用讲授法就是传统教学,新课程是不需要讲授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为了标榜自己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便一味追求学生的所谓“积极”、“主动”、“活跃”,追求表面的热闹。无形之中就把讲授法等一些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应有的一席之地给挤占了,更别说有的教师把这种做作出来的“热闹”摆给别人看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对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起领导作用的领导、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教育教学主管人员,若对讲授法也抱有偏见,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正如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陈曦老师所发表在《濮阳教育学院学报》上的一篇文章《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中提到的:“主管领导的极力标榜与造势,教学评比中评委的明显倾向与偏好,却使得这种教学模式(指合作讨论)成为教师们一味追求的目标,进而形成一种时尚,这是十分有害的。”[1]师“不要讲”、“要启发”,而不管有些东西有没有必要启发。因为如此,教师们视讲授如大忌,课堂上唯恐自己讲多了,甚至一句也不敢讲,唯恐落个“没有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嫌疑。其中,只要真正领会了新课程实质的人,就会明白,新课程并非只需要合作探究一种教学方法,它应包括各种各样的方法。新课程并不排斥那些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当然更不能完全抛弃讲授法。

2.正确认识“讲授法”

一些教师之所以对讲授法抱有偏见,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讲授法的含义。“所谓讲授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2]由于对讲授法的认识错误,有的教师偏混淆了讲授法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区别,而把讲授法等同于这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其实,讲授法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①“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唱独角戏,“讲评书”、“练单口相声”,学生只充当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师生生活缺少交流。而讲授法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教师精讲一些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针对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甚至可以与老师、同学互相探讨、交流。②“满堂灌”、“一言堂”和“填鸭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而讲授法则坚持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③“满堂灌”、“一言堂”和“填鸭式”排挤了其他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在新课程中往往要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另外,没有充分认识到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有效性作用,这也是有些教师抛弃讲授法的主要原因。

四、怎样在新课程中使用讲授法

1.教师正确把握讲授的“度”

就中等或中等以主难度的课文来说,视觉呈现比听觉呈现更有助于保持和理解。对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如布鲁纳也曾指责讲授教学中的方式、步调与作风主要是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上述批评显然是片面的。因为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并不决定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此外,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因此,讲演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可以说,只要教师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它确实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讲解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减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时间。学生除了“听授”之外,缺少参加其他各种活动机会。讲授缺乏启发性而又全堂课一讲到底,这就叫“满堂灌”,学生缺乏思考活动,又易疲劳。因此,讲授法不易使用时间太长,要精讲、少讲[3]

2.当讲的就应该讲

分析平时的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一些教学内容更适宜于采用讲授的方法:

⑴系统知识

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总是像一根长长的线上串着许许多多珠子一样,彼此联系、首尾贯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公式、等等,无不像编好了的珠子,先穿哪个,后穿哪个,都有其确定的次序,都要讲究系统性。这些知识,仅靠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是不够的,先不要说学生是否有条件掌握相关资料,就是学生获得了这些知识,也难免是零散的。而零散的知识,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所以,随着教学进度的进展,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的连贯讲解,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运用某一知识时,顺藤摸瓜,举一反三,联想到有关的其他知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⑵基础知识和客观知识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讨论、交流以及综合实践而获得的,往往是那些带有主观性、争议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或者是课本中没有的,而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尚未被人发现的知识,而那些基础知识和客观知识,则跟“1+2=3”这个算式的答案一样,往往具有确定而唯一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必要去“讨论”、“探究”。这些知识,除了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外,必要的时候,老师就应该通过讲授法明确而了当的告诉他们。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就这一点是无论其他那一种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所以,奥苏泊尔说:“只就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来说,发现学习难以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其实何止发现法,其他方法无不亦然)“学和获得大量整体的学科知识,主要是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设计适应的教法和讲授教学实现的。”

另外,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打基础,教学中应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所以,更离不开讲授法。

至于课堂教学环节,无论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都讲究导入新课、过渡、总结等,此时教师必然要借助讲授的语言来实施。

⑶资料性知识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比如,都讲究巧妙的导入,都用到启发法,都重视预习和复习。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有可能补充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故事、趣闻、俗语,以及其他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等等。我们不妨称这些知识为“资料性知识”。教师通过讲授这些“资料性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课堂总结,或者是教学环节中的过渡,也需要教师简短、巧妙、精当的陈述与讲解。

⑷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疑点

在合作学习中,总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疑点。这时,就是讲授法大显其独特魅力的时刻。教师通过精彩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领悟,最后豁然开朗。所以,对于那些疑难问题,应该将合作法、启发法与讲授法相结合进行教学,离开讲授法是很困难的,往往事倍功半。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教学不仅在讲,更重在于导。讲授过程的点拨也是一门学问,教师“画龙点睛”应确定点在哪里?即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少而精,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下子都倒给学生,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在教学前要心中有数,在教学中要善于点拨,教师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启发性。教师万万不可满堂灌。我们这里说的就是要我们的教师要讲,但的会讲,得善于讲,得讲得好。这里会讲善于讲就是教师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讲得。讲授的启发性,值得就是教师讲授时能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应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所以说讲授不仅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新课程中运用讲授法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中的讲授法,必须能真正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使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

即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学生、学校、大自然、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讲授法,以及讲授什么内容,讲授的多少与详略,讲授的时机等。

2.与其也教学方法结合,少而精

讲授法在新课程中必须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要讲得少、讲得巧、讲得精。决不可在一堂课上从头到尾,又回到“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模式中去。

3.坚持补充性、启发性、指导性原则

在新课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做,不宜包揽。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的必要性补充。这些内容要对学生起到启发与指导的作用。

4.要讲究讲授的语言和技巧

讲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种艺术。讲授能否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关键是要看教师讲得是否巧妙,语言是否生动、形象、风趣、准确与精炼。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下苦功夫锤炼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总之,无论课程改革如何发展,我们不但不应该盲目抛弃诸如讲授法等一些传统教学方法,而且应该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将各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合理、巧妙地运用,这才应该是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课程中,讲授法不应再是枯燥无味,搞得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筋疲力尽,而应该是教师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听得兴味盎然。笔者编了一句顺口溜:“讲得好,讲得妙,讲得精而少,学生兴趣自然高”。这样,何愁教学成绩提高不了呢?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曦《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3年11期陈秀玲、陈华玲讲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中合理、巧妙地运用讲授法,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围绕“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重要性”这一中心论题,阐述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应重新审视讲授法,改变那些对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公正待遇,并将其与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加以整合,从而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巧妙地综合利用。使之为新课程的顺利、健康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讲授法  新课程  整合   运用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也成为全国上下一致关注的的热门话题。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竭力抛弃旧的不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本身无可非议。然而,正如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所存在的许多误区一样,许多教师过分看重于诸如合作讨论、探究性、发现性学习等一些所谓的教的教学方法,相反却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精华加以盲目排斥和抛弃,或者抱着偏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讲授法被歧被、排斥、抛弃。如此,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是:课堂气氛表面看来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其实并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这样做,同样不利于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新课程的实施。鉴于此,本文着重从各方面谈谈在新课程中运用讲授法的必要性,以期引起对讲授法的重新思考,并摆正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应有地位。

一、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讲授法又称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讲演式教学中,教师借助口头言语呈现教材,阐明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1] 教师的职能是详细指定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分析和讲解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诊断学习者的困难,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补救。讲授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历史久远。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讲授法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理论基石,撑起了讲授法的一片晴空。奥苏贝尔在理论上证明学生在学校里主要是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只要教师的讲授是真正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讲授就完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中只要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至大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下到新课程改革的当前,不知涌现出了多少能人贤才,甚至伟大人物,都是以讲授讲授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就是在全面开展课程改革的今天,绝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讲授法,讲授法在新课程中仍然具有其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所以,对我们来说,问题不是岐视、抛弃、害怕讲授法,而应该是认识到讲授法有哪些作用,与新课程有哪些紧密关系,给讲授法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学会巧妙、科学地运用讲授法,使之为新课程的顺利、健康发展服务。那么,在新课程中,讲授法有哪些有效性作用呢?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作用。

陈曦老师在《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一文中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一种方法都是针对教学中某一种现象或某一种问题而产生的,都有其独到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适用于所有教学条件的自能教法也是不存在的。”[2]在新课程中,教学情况是更加复杂而多变的,那种无视教学环境与条件,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让“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等个别所谓的新方法长期独霸课堂的做法是不明智的,还要善于挖潜一些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让这些五彩缤纷的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方法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特色来。

二、传统讲授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强调教师中心

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既然是中心,老师就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就会一讲到底,很少顾及学生;他所关注的是:今天我是否讲清楚了教材中的内容;他的的教学关注点是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由此他备课的重点是:教材中什么是难点、重点,怎样将能够清楚些,也就是考虑的重点不是学生的掌握和学会,而是怎样告诉的清楚明白。一句话教师关注点是教学的内容,其教学行为是让学生记住老师所教内容。

2.强调接受,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由于传统的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则以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学生不再是从教师和书本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以及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一味强调接受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教给学生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变得非常必要了。

3.过分强调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过分关注讲,不管学生会的不会的都讲,不管重要的不重要的都讲,结果是该讲的没讲,该深入探究的没有探究,缺少了含金量,缺少知识的厚度深度。过分看中讲主要是怕讲少了学生学不会、成绩提不高、考不好,因此不如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学生省事,殊不知长久以往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渐渐地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正确认识新课程下的讲授法

1.对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概念与本质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有的老师就认为传统的讲授法已不再适用。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精神的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节节课全部采用讲授法固然不利于学生勇于发现、善于发现的品格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讲授法毕竟有它独到的优点,即它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最多的知识。这一点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无法替代的。我们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前人已经发现的结论,无疑有肋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前人走过的路全部重新走一遍。可是,由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不正确,有的教师就错误地把新课程简单归结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就出现了在课堂上片面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新课程必须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善于推陈出新,因而认为采用讲授法就是传统教学,新课程是不需要讲授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为了标榜自己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便一味追求学生的所谓“积极”、“主动”、“活跃”,追求表面的热闹。无形之中就把讲授法等一些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应有的一席之地给挤占了,更别说有的教师把这种做作出来的“热闹”摆给别人看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对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起领导作用的领导、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教育教学主管人员,若对讲授法也抱有偏见,其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正如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陈曦老师所发表在《濮阳教育学院学报》上的一篇文章《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中提到的:“主管领导的极力标榜与造势,教学评比中评委的明显倾向与偏好,却使得这种教学模式(指合作讨论)成为教师们一味追求的目标,进而形成一种时尚,这是十分有害的。”[1]师“不要讲”、“要启发”,而不管有些东西有没有必要启发。因为如此,教师们视讲授如大忌,课堂上唯恐自己讲多了,甚至一句也不敢讲,唯恐落个“没有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嫌疑。其中,只要真正领会了新课程实质的人,就会明白,新课程并非只需要合作探究一种教学方法,它应包括各种各样的方法。新课程并不排斥那些至今仍然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当然更不能完全抛弃讲授法。

2.正确认识“讲授法”

一些教师之所以对讲授法抱有偏见,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讲授法的含义。“所谓讲授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规律、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促进学生的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2]由于对讲授法的认识错误,有的教师偏混淆了讲授法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区别,而把讲授法等同于这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其实,讲授法和“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等教学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①“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唱独角戏,“讲评书”、“练单口相声”,学生只充当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师生生活缺少交流。而讲授法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教师精讲一些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启发。针对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甚至可以与老师、同学互相探讨、交流。②“满堂灌”、“一言堂”和“填鸭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权利,而讲授法则坚持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扬教学民主。③“满堂灌”、“一言堂”和“填鸭式”排挤了其他教学方法,而讲授法在新课程中往往要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其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另外,没有充分认识到讲授法在新课程中的有效性作用,这也是有些教师抛弃讲授法的主要原因。

四、怎样在新课程中使用讲授法

1.教师正确把握讲授的“度”

就中等或中等以主难度的课文来说,视觉呈现比听觉呈现更有助于保持和理解。对讲授法最多的指责是说它导致了学生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是"填鸭式"的学习。如布鲁纳也曾指责讲授教学中的方式、步调与作风主要是由作为讲解者的教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者。上述批评显然是片面的。因为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学习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并不决定于教学或学习的方式,而决定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此外,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被动的。因此,讲演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可以说,只要教师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它确实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需要,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重点讲解什么,主动性发挥得比较充分,减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时间。学生除了“听授”之外,缺少参加其他各种活动机会。讲授缺乏启发性而又全堂课一讲到底,这就叫“满堂灌”,学生缺乏思考活动,又易疲劳。因此,讲授法不易使用时间太长,要精讲、少讲[3]

2.当讲的就应该讲

分析平时的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一些教学内容更适宜于采用讲授的方法:

⑴系统知识

人类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总是像一根长长的线上串着许许多多珠子一样,彼此联系、首尾贯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公式、等等,无不像编好了的珠子,先穿哪个,后穿哪个,都有其确定的次序,都要讲究系统性。这些知识,仅靠学生自己动手获得是不够的,先不要说学生是否有条件掌握相关资料,就是学生获得了这些知识,也难免是零散的。而零散的知识,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所以,随着教学进度的进展,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的连贯讲解,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学生在运用某一知识时,顺藤摸瓜,举一反三,联想到有关的其他知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⑵基础知识和客观知识

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讨论、交流以及综合实践而获得的,往往是那些带有主观性、争议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或者是课本中没有的,而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尚未被人发现的知识,而那些基础知识和客观知识,则跟“1+2=3”这个算式的答案一样,往往具有确定而唯一的答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必要去“讨论”、“探究”。这些知识,除了学生自己看书查资料外,必要的时候,老师就应该通过讲授法明确而了当的告诉他们。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更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单就这一点是无论其他那一种教学方法无法相比的。所以,奥苏泊尔说:“只就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来说,发现学习难以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其实何止发现法,其他方法无不亦然)“学和获得大量整体的学科知识,主要是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设计适应的教法和讲授教学实现的。”

另外,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打基础,教学中应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所以,更离不开讲授法。

至于课堂教学环节,无论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都讲究导入新课、过渡、总结等,此时教师必然要借助讲授的语言来实施。

⑶资料性知识

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比如,都讲究巧妙的导入,都用到启发法,都重视预习和复习。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都有可能补充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故事、趣闻、俗语,以及其他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等等。我们不妨称这些知识为“资料性知识”。教师通过讲授这些“资料性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课堂总结,或者是教学环节中的过渡,也需要教师简短、巧妙、精当的陈述与讲解。

⑷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疑点

在合作学习中,总有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疑点。这时,就是讲授法大显其独特魅力的时刻。教师通过精彩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领悟,最后豁然开朗。所以,对于那些疑难问题,应该将合作法、启发法与讲授法相结合进行教学,离开讲授法是很困难的,往往事倍功半。

3.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讲授教学不仅在讲,更重在于导。讲授过程的点拨也是一门学问,教师“画龙点睛”应确定点在哪里?即使教师讲授的内容少而精,也要讲究分寸,不能一下子都倒给学生,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教师在教学前要心中有数,在教学中要善于点拨,教师适时地点拨、提示、点化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启发性。教师万万不可满堂灌。我们这里说的就是要我们的教师要讲,但的会讲,得善于讲,得讲得好。这里会讲善于讲就是教师讲授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讲得。讲授的启发性,值得就是教师讲授时能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应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启发诱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所以说讲授不仅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新课程中运用讲授法的注意事项

新课程中的讲授法,必须能真正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使用讲授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

即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学生、学校、大自然、社会等各种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讲授法,以及讲授什么内容,讲授的多少与详略,讲授的时机等。

2.与其也教学方法结合,少而精

讲授法在新课程中必须与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要讲得少、讲得巧、讲得精。决不可在一堂课上从头到尾,又回到“满堂灌”、“一言堂”、“填鸭式”的旧的教学模式中去。

3.坚持补充性、启发性、指导性原则

在新课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他们去做,不宜包揽。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该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的必要性补充。这些内容要对学生起到启发与指导的作用。

4.要讲究讲授的语言和技巧

讲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种艺术。讲授能否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启迪学生,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关键是要看教师讲得是否巧妙,语言是否生动、形象、风趣、准确与精炼。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下苦功夫锤炼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总之,无论课程改革如何发展,我们不但不应该盲目抛弃诸如讲授法等一些传统教学方法,而且应该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将各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合理、巧妙地运用,这才应该是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新课程中,讲授法不应再是枯燥无味,搞得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筋疲力尽,而应该是教师讲得妙趣横生,学生听得兴味盎然。笔者编了一句顺口溜:“讲得好,讲得妙,讲得精而少,学生兴趣自然高”。这样,何愁教学成绩提高不了呢?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陈曦《语文教法应该多样化》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3年11期陈秀玲、陈华玲讲

 

 

编辑:谢丽虹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县中学语文教研 特此声明。